学习园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弘扬新闻职业精神

(2005年11月9日)
李 东 生


  本文系中宣部副部长李东生同志在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座谈会上的讲话,略有删节。
  职业精神是职业理想、职业观念、职业态度的集中表现,它包括对职业责任、职业纪律、职业作风的认识与坚守。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说:"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幸福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人类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是默默的,但她将永恒地存在,并发挥作用。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列宁认为:"对于社会主义无产阶级,写作事业不能是个人或集团的赚钱工具,而且根本不能是与无产阶级总的事业无关的个人事业。"毛泽东同志在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中指出:"同志们是办报的。你们的工作,就是教育群众,让群众知道自己的利益,自己的任务,和党的方针政策。"邓小平同志强调:"思想战线的战士,都应当是人类灵魂工程师"。江泽民同志要求,"一个称职的新闻工作者,必须始终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努力做到知识广博,视野开阔,才能在新闻领域里得心应手,纵横驰骋。"胡锦涛同志在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专题报告会上讲话强调,"共产党员应该自觉把自己的理想和奋斗同党和人民的事业紧密联系起来,爱岗敬业,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贡献,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一流工作成绩。"这些精辟的论述,对我们弘扬新闻职业精神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什么是我们的新闻职业精神?李长春同志在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表彰大会上讲话中明确指出:"热爱祖国、忠于党和人民的高尚情操,敬业奉献、艰苦奋斗的职业精神"。刘云山同志曾指出:"忠于党和人民、坚持党性原则、坚持正确导向、坚持实事求是的新闻职业精神。"
  弘扬新闻职业精神就是继承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在战争年代,邹韬奋、范长江等革命的新闻工作者,以新闻作武器,不畏艰险,为争取中国人民的解放和自由而努力奋斗,他们的新闻职业精神至今仍然是我们学习的光辉榜样。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穆青为代表的老一代新闻工作者满怀对人民的深切热爱和无限忠诚,深入生活,采写了大量振奋人心、脍炙人口的新闻佳作,他们是当代弘扬新闻职业精神的优秀楷模。改革开放以来,全国新闻界出现许许多多像甘远志那样的新一代优秀新闻工作者,他们努力工作、默默奉献,用自己的报道讴歌伟大时代、促进改革发展稳定,他们是当今弘扬新闻职业精神的杰出代表。
  弘扬新闻职业精神,是时代的呼唤,人民的要求。新闻工作者要进一步地学习、了解、掌握新闻职业精神的内涵与实质,进一步地增强弘扬新闻职业精神的自觉性。
  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新闻职业精神的灵魂
  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社会对新闻职业精神的诠释有某些相同之处,比如对新闻真实的追求、对国家根本利益的维护、对敬业作风的崇尚等。但是,不同的历史条件、不同的社会制度和不同的价值观念又决定了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社会各自倡导的新闻职业精神的根本性差异。我们所倡导的新闻职业精神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下的职业精神。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构建和塑造新闻职业精神的理论核心,新闻职业精神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具体体现。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指导地位是当前新闻界弘扬职业精神、加强自身建设的迫切要求,新闻工作者在这个根本问题上决不能有丝毫的怀疑和动摇。丧失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坚持也就丧失了党的新闻工作的根本立场。新闻工作者要做到在思想上坚定不移,就需要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科学内涵的准确把握和精神实质的正确理解。
  揭示事物的发展规律,用新闻报道推动社会进步是新闻工作的不懈追求。我们的新闻工作者要牢牢掌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发展脉络和精神实质,不能摘取经典作家的只言半语做片面理解、甚至误读曲解。在马克思早期的自由报刊和人民报刊思想中,强调报刊的自由性和独立性,强调从封建的、资产阶级的反动统治者手中争取自由、反映人民的呼声,其实质是为了推动时代的进步,以报刊为阵地去打破一个旧制度的枷锁。同样,在马克思后期的工人报刊思想和党报思想中,强调报刊的阶级性和战斗性,指出"党报在原则问题上必须遵守党的纲领",其出发点也是为了建立一个新的社会制度而赋予了党的报刊以新的使命。可以说,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在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新闻事业有着不同的具体要求,但其本质都是以新闻为斗争的武器和宣传的手段,去揭示事物运动规律、推动时代进步、促进社会发展。我们所倡导的新闻职业精神正是坚持和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这一基本原则。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用新闻报道促进社会发展,是新闻工作的努力方向。什么是新闻?衡量新闻价值的标准是什么?这是新闻观中的基本问题,也会直接影响一名编辑记者选择新闻的方向、报道新闻的立场。西方社会有人提出,坏事情是好新闻,其价值标准就是极端的轰动性,背后是各种利益集团对经济利益的争夺。所以一些学者尖锐地指出,在完全的私有制和资本主义市场机制的作用下,西方媒体选择新闻的标准表现为过分的消极性、极端的时效性和狭隘的地域性。在这种新闻价值观下,一些新闻记者沦落为"狗仔队"、一些媒体沦落为赚钱的机器,其新闻报道产生的负面效果严重。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对新闻价值的判断和理解是从人类社会发展趋势、从有利于社会发展进步这一根本命题出发的。我们需要的是:大局下思考、细微处着手,用新闻报道来讴歌先进、揭露丑恶、反映社会本质真实、引导社会发展进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正确舆论导向。人民日报记者赵亚辉在刚才的发言中说得好:"牢记党的宗旨、坚持正确导向、坚持'三贴近',这是立身之本、立业之本。"中国的新闻事业绝不能照抄照搬西方的新闻观念,更不能把一些有害的、落后的东西当成是有益的、进步的。最近,上海有人造了秦桧夫妇的雕塑站像,起名为《跪了492年,我们想站起来歇歇了》,宣扬此举是"尊重人权、尊重女权"。有的媒体闻风而动、哗众取宠,胡说"让秦桧站起来、让岳飞跪下去","中国缺乏尊重人权的传统","秦桧夫妇的站像,昭示着时代的进步,并昭示着更进一步的民主所发出的召唤"。这种不负责任的炒作是对历史进步的阻碍,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亵渎,直接扰乱了人们对历史的正确认识和对社会伦理标准的评判,是舆论导向上的失误,从中也反映出某种堕落的职业道德。这些应该引起我们警惕。
  坚持新闻的真实性、用新闻报道反映社会生活本质,是新闻工作的基本准则。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追求新闻真实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要求,是新闻事业产生和发展不可或缺的根本要素,也是尊重新闻规律的基本体现。一名合格的新闻工作者从不靠道听途说编造新闻,而是通过深入新闻现场来考证事件细节、揭示事件本质、维护新闻真实。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还对新闻真实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就是在真实准确地报道具体事实的同时,也要做到在总体上、本质上的真实,努力反映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把握社会生活的主流。新闻工作者在把握本质真实的同时,心灵也会受到真实、真情的震撼和洗礼。新华社记者张严平在刚才的发言时说:"走进一个又一个优秀的、高尚的、平凡而伟大的心灵之中,让我领悟着生命的意义,感受着民族的灵魂,不仅让更多的人因为他们而感动和受到激励,同时我的生命也在他们的心灵中得到丰厚的滋养。"这就是社会生活的本质真实给我们的启迪。当前,弘扬新闻职业精神最重要的任务是坚决制止和打击虚假新闻报道。前一段时间,一些媒体公然刊登"女记者与狼共穴"、"美国医生操刀换人头"、"郎平越洋电话采访"等假新闻;还有少数媒体炒作所谓"国产啤酒甲醛超标"的假新闻,介入行业恶性竞争,给国产啤酒的声誉造成严重损害。这些虚假新闻干扰了公众对新闻媒体的信任,也干扰了人们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把握。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和魅力,虚假是新闻的公敌,是对真实性的践踏。维护真实、铲除虚假是新闻职业精神的一贯要求,如果受众总是以怀疑的态度对待新闻媒体和新闻记者,那么,新闻报道感动社会、引导舆论、凝聚人心的作用就无从谈起。
  二、忠于党和人民是新闻职业精神的核心
  新闻工作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新闻事业是建立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这决定了新闻事业的性质,是党和人民的事业,而不是个别人或个别群体的私有财产。新闻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党管媒体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坚持新闻工作党性原则是坚定新闻职业信念的基础。因为我们党是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党的新闻工作者坚定自觉地接受、维护党的领导,宣传党的理论、方针和政策,遵守党的宣传纪律,应当成为新闻职业精神的核心内容。
  新闻工作者忠于党和人民,关键在于自觉接受党的领导。新闻工作一旦脱离党的领导,就如同火车偏离铁轨,是颠覆性灾难。广大新闻工作者要在思想上、政治上自觉与党保持一致,在新闻实践中自觉贯彻党的要求,在报道、编辑、播音、主持等具体工作中,全心全意完成党交给的任务,尽心尽力做好各项宣传报道。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员夏青同志曾说过:"播音员是党的宣传员,必须无条件地宣传党的主张,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在报告新闻中严格体现党的方针政策、分寸口径,掌握冷热火候"。在40多年的工作中,他先后参与对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毛泽东主席逝世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新闻报道,创作出了众多铿锵有力、震撼人心的作品,被誉为"中国的声音"。
  新闻工作者的重要职责是在报道中把体现党的意志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当好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特别是在危难关头、非常时刻,更要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比如,过春节,一些中央媒体的记者放弃与家人团聚而奔赴灾区去采访报道。在历次抗洪中,大量记者深入第一线,有的在齐胸深的洪水中拍照时被划伤而感染了血吸虫病;有的边采访边搬沙袋、堵管涌;有的女记者怀孕在身赴前线不幸流产。在2003年非典疫情袭来时,我们的记者深入隔离区、抢救室和消毒室,冒着被感染的危险获得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及时向社会公布事实真相,制止谣言,稳定人心。广大新闻工作者表现出与党和人民同甘苦、共患难的崇高敬业精神和良好职业道德,赢得了党和人民的充分肯定和赞扬。
  对党和人民充满真挚感情,是新闻工作者忠于党和人民的内在动力。这种真挚的感情正是一篇篇优秀新闻作品能够激动人心、感动社会的必备要素。穆青同志当年在河南农村采写焦裕禄事迹时,听着兰考县干部群众的一次次哭诉,他站在焦裕禄坐过的藤椅前不停地落泪。他下定决心:"不把这篇文章写好,那简直是太对不起老百姓了。"正是在这股强烈感情的鼓动下,他写出了让无数读者为之动容的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2003年当穆青同志去世时,兰考人民在当地为他设立了灵堂。你热爱人民,人民就会记住你。在采访任长霞先进事迹中,我们的记者深入乡村农舍、街道社区、基层派出所搜集素材,与采访对象一起感动、一起流泪。他们自发吊唁英灵、敬献花圈,自发捐钱给英烈抚养的孤女。他们以英模的精神报道英模,以浓墨重彩的报道生动地刻画出任长霞一身正气的英雄形象和人民群众对她的衷心拥戴。在对优秀邮递员王顺友的采访中,记者们走入大山深处的马班邮路,翻过海拔4000米的察尔瓦梁子,走进了王顺友的内心世界,怀着对采访对象的深厚感情写出了震撼人心的作品。有读者给记者打来电话说:"谢谢你,王顺友一颗金子般的心,通过你的心,感动了无数读者的心!"辽宁电视台记者吉永成多年来春节在农家度过,与农民共欢乐,全力救助农民的孩子,无不倾注了对农民群众的真挚情感。以上这些生动事例说明,一名记者只有热爱人民、投入到人民的新闻事业,才能得到人民的信任和尊敬。热爱人民才能被人民所感动,也才能写出感动人民的新闻作品。
  无私奉献、不计较个人荣辱得失,是新闻工作者忠于党和人民的具体体现。身处烽火年代的范长江说过:"我想世界上很少有人像新闻记者这样有更多诱惑与压迫的。一个稍稍有能力的记者,在他的旁边一方面摆着:优越的现实政治地位,社会的虚荣,金钱与物质的享受,温柔美丽的女人,这些力量诱惑他出卖贞操,放弃认识,歪曲真理。另一方面摆着:诽谤,诬蔑,冷眼,贫困,软禁,杀头,这些力量强迫他颠倒是非,出卖灵魂。"应该说,现在从事新闻工作有很高的社会地位、有优越的生活条件,是一个令人羡慕的职业。但我们时刻不要忘记,新闻事业是一个需要奉献精神的事业,新闻工作者要具备敢于抛弃个人利益、面对风险和挑战的勇气。解放军报记者杜献洲常年奔波在大漠边关,这是职业奉献精神的展示。河北日报记者储瑞耕把有限生命献给新闻工作的无限事业的职业精神,令人钦佩。2001年,广西南丹发生特大矿难,人民日报驻当地记者发现线索后,冒着随时可能遭遇不测的风险,先后三次深入现场写出20多篇消息和通讯。中央领导同志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没有记者来揭露这件事,就冤沉水底了。"这种事例还有很多,有的记者连续参加抗洪的采访,被誉为"追逐洪峰的新闻记者";有的记者接听百姓热线、救助困难群体,被称为"百姓帮办"。他们身上都闪烁着无私奉献的精神。同时也要看到,在关键时刻有的记者冲了上去,有的记者却缩了下来。相对于这些无私奉献的记者,有的记者缺乏职业追求,害怕吃苦耐劳,贪图生活安逸,甚至以稿谋私,搞有偿新闻、有偿不闻,这样的所谓"记者"只能是新闻界的耻辱。
  三、自觉承担社会责任是新闻职业精神的本质要求
  刘云山同志多次指出,宣传思想战线的同志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如负泰山。他是在强调社会责任感。当前,我国正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又要应对和解决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新闻工作者肩负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的社会责任特别重大。良好的责任意识是一种超越个人需求和职业利益的思想境界,是新闻职业精神的本质要求。
  自觉承担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的责任。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新闻工作者不仅应当懂得如何采写新闻,更应该充分考虑新闻报道的社会效果,不能为了取得所谓的轰动效应而放弃社会责任。错误的新闻炒作虽然可能一时吸引眼球,提高收视率、发行量,但给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却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当前我国地区之间、行业之间存在的差别是发展中的问题。只有稳定、发展,才能缩小差别。但有的媒体片面炒作这些差别,煽动群众情绪,影响社会稳定。这不但无助于缩小差别,而且影响发展。新闻工作者要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自觉地承担起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的责任。
  自觉承担起构建主流舆论,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责任。我们的主流舆论,是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舆论,是体现社会发展方向、真正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舆论,是反映时代主流与本质,积极的、进步的、建设性的舆论。时代精神、时代英雄永远是我们新闻报道的主题。新闻工作者要把构建主流舆论作为自己的工作动力和工作要求。构建主流舆论,要围绕工作大局,服务经济建设。要精心安排版面、时段,下功夫研究报道方式、方法,反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还要挖掘成绩背后的故事,给人以深刻启迪,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经典中国"专栏报道结合历史与现实,以全新角度报道新中国的建设成就,是经济宣传的一次创新。构建主流舆论,要加强正面宣传,正确引导舆论。用正面的声音引导社会、影响舆论,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提供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精神支持。我们要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不能标新立异地宣扬一家之言,甚至传播杂音和噪音。构建主流舆论,要扣准时代脉搏,弘扬社会正气。2004年五一前后推出的许振超先进事迹的报道,就是扣准了社会呼唤新时期产业工人的时代精神这一脉搏。通过大规模、全方位、多角度、多侧面地展现许振超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极大地激励产业工人群体,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取得了弘扬正气、鼓舞斗志的良好社会效果。构建主流舆论,还要体现社会美德,做到真实感人。新闻工作者要在报道中积极传播社会主义价值观,做社会生活积极的参与者而不是消极的旁观者。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不仅要体现在新闻报道的作品里,也要体现在新闻报道的活动中。如,某记者在路旁"守株待兔"等待摔下水坑的骑车行人,快门记录下的翻车人摔倒的惨相,这也许是"专业行为"中完美的作品,但却是"人的行为"中不可饶恕的冷漠。这样的照片,表面上是"精彩"的,但由于失去了爱心和正确的价值判断,也就失去了真实感人的力量。
  自觉承担起把关责任、做到守土有责。把好关、把好度,并不只是总编辑一个人的职责,而应当是所有新闻工作者共同的责任,决不能因为我们工作上的疏忽和不慎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损失。把好关,就是要从党和国家的大局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正确判断哪些应该报道、哪些不应该报道,决不给错误的思想观点提供传播渠道。把好度,就是要防止只讲一个方面而忽视另一个方面,注意一种倾向而掩盖另一种倾向,防止简单化、绝对化和片面性,使宣传报道符合客观实际、符合辩证法。在一些案件报道中,少数媒体关注的不是犯罪的社会危害,而是犯罪的"引人情节"。有一家晚报用8个版面渲染恶性案件,不但对歹徒的凶狠残暴过细描绘,而且配上"下手杀情人:锤子砸头片刀刺身","头裂骨碎,女裸尸惊现玉米地"等小标题,读后使人毛骨悚然。这实际上是在诱导犯罪、祸害社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主要是因为少数新闻工作者缺乏导向意识、把关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对此,要引起新闻工作者的高度警觉。
  四、精湛的业务能力、优良的报道质量是弘扬新闻职业精神的基本条件
  正确的舆论导向要靠优良的新闻报道来主导,要靠精湛的业务能力作支撑。对一名优秀的编辑记者来说,提高业务素质、锻炼工作能力、提高报道水平,是弘扬新闻职业精神的基本功。
  准确地掌握党的方针政策、领会中央精神,才能胸有成竹。党的方针政策和中央的精神是新闻报道的指导思想,也是具有很高新闻价值的新闻富矿。在2005年的连战和宋楚瑜访问大陆、西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50周年、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神六"飞行等重大事件中,我们的新闻报道站得高,扎得深,准确生动,引人入胜,获得圆满成功,中央满意,群众称赞,就得益于对中央精神的准确把握和领会。
  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才能运笔自如。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是新闻工作的不竭源泉。新闻工作者不但要到各级党委和政府找新闻,更要到基层去,到边远困难地区去找新闻、交朋友。深入是成功的唯一渠道。贯彻领会中央精神、扎根基层群众之中,这既是党和人民对新闻工作者的基本要求,也是做好新闻工作的必由之路。
  具备过硬的新闻业务能力,才能产生名篇佳作。一名好记者通常具备以下四种能力:一是准确的新闻价值判断能力。善于以小见大、从平常的事物中发现闪光点,紧紧抓住重大新闻,不遗漏有价值的线索。二是独到的观察问题视角、缜密的逻辑分析能力。善于观察、分析,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揭示事物背后隐藏着的内在规律。三是成熟、灵活的采访技巧。善于与采访对象打交道,有效引导对方倾吐心声。四是高超的新闻表达能力。能够以最适合的形式传递信息、说明观点。只有这样,文字记者才能写好文章,广播记者才能录好节目,电视记者才能选好画面,摄影记者才能找准角度,才能留下脍炙人口、感动人心的优秀新闻作品。
  不断获取新知识、掌握新情况,才能锐意进取。刘云山同志说,宣传思想战线的同志要有"本领危机意识",这要求我们不断学习、勤于思考、锐意进取。对于在一线工作的新闻工作者来说,学习是全方位的、全过程的和终身的要求。一要关注新情况,包括国内外的大事和热点、焦点事件,善于从各种渠道获取信息,建立自己的"资料库"、"信息库"。二要获取新知识,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中新的成果,善于取长补短。对年轻的编辑记者来说,哲学、政治、经济、法律、历史知识等方面的常识,同样要注意了解、掌握和积累。凡是我们知识储备中不足的部分,都可能影响我们的新闻实践。三要处理好广博和精专的关系。新闻工作涉及领域比较广泛,应该对与自己工作相关的所有领域的知识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这是做好新闻工作的基础。具备广博知识,有助于我们深入研究问题。可以选择一个或几个专题进行深入钻研,力争对某个领域有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以求成为这个领域的行家里手。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为我国今后5年的发展规划了新的蓝图,对新闻宣传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任务。广大新闻工作者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贯彻落实"三贴近",大力弘扬新闻职业精神,进一步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求真务实,发奋进取,不辜负党和人民对新闻工作的殷切期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再创新业绩,作出新贡献。

 
 
Copyright©2007 中国电力报社 版权所有
北京国电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制作维护